1.夯土防水和防潮性能:
夯土墙遇水,未经科学配方的夯土易发霉或受损开裂坍塌,并对夯土内结构腐蚀。
检测方法:检测标准为用喷水壶模拟下雨的强度和密度,对墙体表面进行喷水,水不应侵入墙
面,不应有渗透现象,水须在表面形成水珠滑落。
HAS标准:零渗透。
设计原理:防水和防潮性能包含3个环节:土壤性能检测——液限和塑限定测量、黏粒含量、以及蒙脱石含量;级配调整——砂、石骨料的级配曲线呈现出Cu和Cc的阈值应在工程标准范围之内;掺入或渗透添加剂配比设计——现代添加剂,具有明确的分子结构指向,不同种类添加剂形成组合功能;整体建筑构造设计——雨棚、墙裙、地沟、室内踢脚。
其上三个环节中,第一个环节是对土壤本身黏粒的调整,成都土壤为人为土,黏粒中含有大量蒙脱石,极易亲水,可膨胀几十倍,黏粒与整体配比缺乏数据,搭配不当,易造成吸水后收缩开裂,继而坍塌,或夯土防潮不加,造成根部生苔藓、滴水等现象。第二个环节是对骨料的空间密实度的调整,最密实的骨料空间有利于防水和抗压,故需符合工程科学要求。第三个环节是基于对骨料中最小空间——0.02毫米以下空间的弥补,通过材料科学的一些添加剂,堵塞毛孔,实现完全闭水和防潮作用,传统的添加剂一般麻刀,因其有机成分,容易生虫,并造成蛇鼠洞隐患。
一般夯土墙抗压强度为2-3 MPA,故在应力及中部为,常常发生开裂现象,如梁和夯土交接部位,国家要求湿润环境中外填充墙体抗压强度应不小于5MPA。
检测方法:基于统计学和国家相关工程规范的回弹检测和试块抗压检测。
HAS标准:15MPA。
设计原理:级配设计、强化添加剂组合设计
传统夯土墙虽经过砂、石、石灰、麻刀混合,但基于土壤中黏粒中蒙脱石的膨胀性能以及整体结构设计的缺陷,仍然无法避免温度裂缝和结构裂缝。常常和较弱的防水性能结合在一起,加大了温度裂缝,并在基础不均匀沉降点部位以及梁柱应力集中部位出现结构裂缝(稻米民宿设计中已经应我司建议,基础调整为整体条形基础,很大程度避免,但根据经验,混凝土基础在未来1-2年内仍然会发生沉降)。
检测办法:小体量项目墙体长度较段,裂缝程度较小,需对大体量项目进行观察。
HAS标准:长度60米的夯土墙体,不超过1cm以上裂缝,可出现局部细微温度裂缝,但需做好后期维护工作。
设计原理:采用分级抗裂措施——第一层级的砂石配比调整、第二层及的无机抗裂网措施、第三层次的立体钢筋网,从不同尺度对温度和结构裂缝产生抗拒力。
夯土墙在传统建筑中,因为其体量较小,采用传统木架填充方式,与结构组合问题不大,但现
代工程中,墙体高度、长度、形态远远偏离传统建筑类型,夯土墙自身常常无法解决自身抗倾覆问题(往往设计为L形等闭合形体增加稳定性),故需要经结构计算,通过增加自身稳定性的结构设计或与主体结构绑定相连。本项目墙体较高、形态不规则,很难形成自身稳定结构,夯土墙与主体结构和主体基础关系极其重要(需通盘考虑基础和强身,本项目已在我司见一下,采用安全靠结构设计方法)。然而,钢结构不能直接埋于未经材料科学配方的夯土中,传统夯土透气,透水,加上成都土壤的弱酸性环境,钢结构具有腐蚀危险。
检测方法:严格按照构造设计图纸进行施工。
HAS标准:详见夯土构造施工图纸和配比研究建议。
设计原理:抗倾覆问题主要通过夯土墙与主体结构构造相连解决。抗腐蚀通过几个环节:通过材料防水设计杜绝水和空气与钢结构的联通、钢结构周边采用不同添加剂强化并包裹。
夯土无国家规范和图集,相关构造不仅涉及自身结构稳定性,也关系到夯土与上游——结构,
下游——机电、门窗、内装的对接问题(比如门窗结构生根受力以及受力对墙体破坏问题)。基于夯土本身硬度较低的特性,需要一系列的节点设计与制作,应对上下游工种。
检测方法:严格按照构造设计图纸进行施工。
HAS标准:详见夯土构造施工图纸和配比研究建议。